GOD BROWSE 奉祀神明 - 元帥府
首頁 > 元帥府 > 田府元帥
田府元帥
濟福寺「田府元帥」乃陳姓的先祖,在中華姓氏中,媯、陳、田、姚、胡五姓同根同源,其血緣先祖同為舜帝。因而史稱媯、陳、田、姚、胡為"媯 五姓"。 西周和春秋時媯滿正朔,姓陳;戰國時承繼舜帝香火的是陳完一支,姓田。
田姓的始祖是春秋時的陳國公子完,陳完又稱田完。陳完是陳厲公之子,他出生時,正好周朝太史經過陳國,厲公請太史為兒子卜卦,卦象是由"觀"卦變為"否"卦,周太史解卦雲︰"是為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此其代陳有國乎?不在此而在異國乎?非此身也,在其子孫。若在異國,必姜姓。姜姓,四岳之后。物莫能兩大,陳衰,此其昌乎?
陳完逃到齊國后,改姓為田。《史記‧田敬仲完世家》載︰"敬仲之如齊,以陳字為田氏。"關於陳完為何改姓為田,《史記》的注家有二說︰《正義》言"敬仲既奔齊,不欲稱本國故號,故改陳字為田氏",《集解》言"始食采地于田,由是改姓田氏",是說因采邑地在田地,以地為姓;《索隱》雲"敬仲奔齊,以陳田二字聲相近,遂以為氏。所以,陳完入齊,改陳姓為田姓,以避與陳故國之嫌,這是很好理解的事。至今閩南話尚保留不少古音,陳、田讀音相同,而潮汕話的陳、田之音僅略略一轉而已。他改姓田,應是古陳、田二字相近的原因。
陳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齊國逐漸發展,至其五代孫田乞,為齊景公大夫,田乞行德施惠于民,甚得眾心。于是聯合異姓大夫鮑牧,發動政變,率兵攻齊君晏孺子,殺其相及親族。田乞在自己家立晏孺子的庶兄陽生為齊君,是為齊悼公。陽生與田乞原是好友,更加寵信田氏。田乞之子田常又任齊悼公之子齊簡公的相國。田常用大斗出貨、小斗收進的辦法,以籠絡人心,完全控制了齊國政權。后又發動政變,盡誅齊國卿族鮑、晏、闞止和其他公族,再殺簡公而立其弟為平公。從此,田氏世代為相,壟斷齊國政權,齊公猶如愧儡。
到田盤之子田和時,終于奪取了姜姓齊國的政權,田和廢除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,並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。西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認田和為齊侯,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"田代齊姜"。田和為田太公,是陳完的十代孫。田姓齊國,比故國陳國要強大得多,成為戰國七雄之一。
春秋末年,陳國亡后,陳姓主脈不顯,而在齊國由陳改姓為田的這一支則秉續虞舜一脈,成為正宗。
田姓的始祖是春秋時的陳國公子完,陳完又稱田完。陳完是陳厲公之子,他出生時,正好周朝太史經過陳國,厲公請太史為兒子卜卦,卦象是由"觀"卦變為"否"卦,周太史解卦雲︰"是為觀國之光,利用賓于王。此其代陳有國乎?不在此而在異國乎?非此身也,在其子孫。若在異國,必姜姓。姜姓,四岳之后。物莫能兩大,陳衰,此其昌乎?
陳完逃到齊國后,改姓為田。《史記‧田敬仲完世家》載︰"敬仲之如齊,以陳字為田氏。"關於陳完為何改姓為田,《史記》的注家有二說︰《正義》言"敬仲既奔齊,不欲稱本國故號,故改陳字為田氏",《集解》言"始食采地于田,由是改姓田氏",是說因采邑地在田地,以地為姓;《索隱》雲"敬仲奔齊,以陳田二字聲相近,遂以為氏。所以,陳完入齊,改陳姓為田姓,以避與陳故國之嫌,這是很好理解的事。至今閩南話尚保留不少古音,陳、田讀音相同,而潮汕話的陳、田之音僅略略一轉而已。他改姓田,應是古陳、田二字相近的原因。
陳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齊國逐漸發展,至其五代孫田乞,為齊景公大夫,田乞行德施惠于民,甚得眾心。于是聯合異姓大夫鮑牧,發動政變,率兵攻齊君晏孺子,殺其相及親族。田乞在自己家立晏孺子的庶兄陽生為齊君,是為齊悼公。陽生與田乞原是好友,更加寵信田氏。田乞之子田常又任齊悼公之子齊簡公的相國。田常用大斗出貨、小斗收進的辦法,以籠絡人心,完全控制了齊國政權。后又發動政變,盡誅齊國卿族鮑、晏、闞止和其他公族,再殺簡公而立其弟為平公。從此,田氏世代為相,壟斷齊國政權,齊公猶如愧儡。
到田盤之子田和時,終于奪取了姜姓齊國的政權,田和廢除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,並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。西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認田和為齊侯,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"田代齊姜"。田和為田太公,是陳完的十代孫。田姓齊國,比故國陳國要強大得多,成為戰國七雄之一。
春秋末年,陳國亡后,陳姓主脈不顯,而在齊國由陳改姓為田的這一支則秉續虞舜一脈,成為正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