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旅遊景點

PROFILE 學甲慈濟宮

學甲慈濟宮

慈濟宮為台灣保生大帝的開基祖廟,亦為三級古蹟,傳明末清初時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民隨鄭成功來台,迎家鄉神明保生大帝同渡黑水溝,駐駕學甲後神威顯赫,香火極盛。

開基保生二大帝自移駕學甲後,神明威靈顯著,遐邇傳聞,香火益盛,四方善男信女仰賴而來行香者,絡繹不絕,神明乃「相關地勢」,剛好鹽水岸內有一趙姓信徒,為感念大帝替其禳災之恩而獻廟地,乃於現址鳩工興建大帝來台後首座廟宇,各地善男信女聞風,同心協力,解囊捐獻,宮殿遂告竣工。

至於在臺灣建廟年代,各誌書紛難定,茲列舉於此:

《臺南縣志》卷一自然志云:「學甲鄉本為西拉雅平埔社,所以有後社、中社、下社仔之地名。唯漢人入墾甚早,康熙三十二年(西元一六九三年)由張茂獲准開墾。在乾隆年間已建有『慈濟宮』,奉祀保生大帝。」

民國十五年(西元一九二六年),日人所編篡的《學甲庄鄉土誌》所述:「本庄居民大學在三百多年前,由中國福建省的謝姓、李姓,以及泉州陳姓、吳姓及劉姓等渡台開墾。」「『慈濟宮』:清嘉慶十一年(西元一八○六年),庄民董事謝金玉、莊盛、林鳴鶴等三名捐款二千圓,並倡導募捐建立,奉祀保生大帝。

《諸羅縣誌》卷十二雜記志「寺廟」條有「慈濟宮」的記載:「保生大帝廟,在縣治西門外,康熙四十年(西元一七○一年)耆老募建,祀真君也。」

據本廟於民國十八年(西元一九二九年)所撰述的「慈濟宮沿革碑記」所云:「我慈濟宮有祀保生大帝、謝府元帥、中壇太子諸神佛,已歷二百六十八年星霜矣,溯自前清康熙時代,學甲村落尚屬草創,居民鮮少,先是有李姓,由祖國白礁挈眷來台,並迎請前三座神像同渡,逐寓居於學甲下社角,當是時,建草庵而祀焉。其威露顯赫,凡水旱癘疫,悉為吾民禳除。」「嗣因保生大帝神威顯赫,香火益盛,乃於清康熙四十年(西元一七○一年)改建堂皇廟宮。」

另外在民國七十二年(西元一九八三年)落今的學甲鎮下社角「白礁宮」,其建廟碑記,也出現一段和「慈濟宮」建廟有關的文字:「明末鄭成功偕忠貞軍民來台,本下社角第一代世祖李勝,由白礁慈濟宮恭奉開基二大帝、謝府元帥、中壇太子保護忠貞軍民於學甲西方頭前寮溪岸登陸,在下社角定居。當時學甲慈濟宮的廟地,原為鹽水岸內一趙姓者所有,鎮守營斗而安然無映,因而發願將其擁有之地(即現在慈濟宮廟地)恭獻大帝建廟,乾隆年(西元一七四三年)建造草庵為廟,奉祀大帝。」

廟貌景觀以清咸豐10年(西元1860年)交趾陶大師葉王的壁堵、屋頂裝飾,及西元1929年的剪黏師何金龍所主持的壁堵裝飾,與潘麗水先生所繪的門神最為出色,而廟前旗杆地上63尺地下9尺,是台灣保存最久最雄偉的大旗杆。
TOP